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鄭政煌 - 精神淬鍊後的新式圖騰

小簡歷:
2008 於北京工作室發展投入創作
2004 明志科技技術學院視覺傳播設計系講師
2004 聯合大學工業設計系講師
2002 台北藝術大學教育學程進修部講師



2002 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版畫組碩士畢業
2001 華梵大學美術系講師
1991 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畢
1988 實踐大學應用美術系肄業


獎助經歷
2006 第十二屆中華民國國際版畫及素描雙年展素描優選
2003 受邀於法國舉辦個展獲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展覽補助
2002 第十六屆全國美展版畫類第一名
2002 火與惑 個展獲得國家文藝基金會第一期展覽補助
2002 大墩美展版畫類優選獎
2001 珍珠版畫新世紀FORMOSA藏書票大展特優
2001 入選日本神奈川國際版畫三年展
2001 理想教育基金會第二十四 屆自製美術明信片比賽銅牌
2001 變異中的虛幻 個展獲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創作補助
2001 第十屆國際版畫及素描雙年展版畫類入選
1999 第九屆中華民國國際版畫及素描雙年展素描類入選
1999 第九屆中華民國國際版畫及素描雙年展版畫類金牌獎
1999 第六屆巴黎大獎得獎人
1999 第十六屆高雄美展高雄獎
1999 第二屆府城傳統民間工藝版畫入選
1998 第二十五屆北市美展台北獎
1998 子、孑、孓 個展獲國家文藝基金會展覽補助
1997 鬼、鬼、鬼 個展獲國家文藝基金會展覽補助
1996 第四屆版畫大獎入選
1996 獲第一期國家文藝基金會美術類創作補助
1996 第二十三屆北市美展入選
1996 第四屆巴黎大獎入選
1995 第三屆巴黎大獎入選

收藏紀錄
●國立台灣美術館 靜觀、黑色隱喻I、黑色隱喻II、慧炬(先後收藏4件)
●鳳甲美術館(邱再興文教基金會) 空相(收藏1整組作品)

●台北市立美術館 因緣果(收藏1整組作品)
●高雄市立美術館 生死(收藏1整組作品)
●文建會 無常 死往何處去(收藏2件)
●台南地方法院(收藏數件)
●金禧美術館(收藏數件)
●鄭甘美藝術空間(收藏數件)
●私人收藏家收藏





問:可以談談您創作之路的起源嗎?
鄭:其實我高中就開始一直創作,當時美工科有分設計與西畫組,我就已經選擇西畫創作,往這個方向開始努力。

問:您的創作有很多變化與手法,也曾多次發表裝置、繪畫等不同媒材作品;當初您就讀北藝大選擇版畫創作組,在運用過許多媒材後,為何獨鍾版畫的表達方式?
鄭:當作品需要用什麼媒材來表達時,我就會選擇那樣的媒材;之前因為有個展覽用到版畫的複合性,所以用到這個媒材,剛好那時北藝大考試有分組,我也以當下創作的作品來報名。




2002-變異中的虛幻

問:看您的展場,會感受到您在其中花費很大的氣力與精神,尤其在整個空間帶來的感覺。
鄭:空間是我蠻注重的元素,有時創作後的作品拿到展場後,又會需要根據當下的空間屬性來做些微調整。有次我在鳳甲美術館展出,那是在櫥窗裡的位置,一般人可能直接將作品吊在裡面展示,但我覺得不該只是這樣,否則就讓櫥窗限制了作品,也會影響到整個感覺,所以後來我就把它做了一些變動。我喜歡表現出平面與空間之間那種拉扯的關係,看似平面的作品也能擁有立體的力量,同樣的,立體作品也能營造出平面視覺的美感。

問:我很喜歡您所創作的《火與惑》系列,突破了版畫帶給人的傳統觀感,並賦予前衛的表達方式。記得您之前曾有篇文章提到「創作型版畫」與「版畫型創作」的不同,能否在此分享一下您的想法。
鄭:「版畫型創作」是我用版畫這個媒材來進行創作,所以會因為選擇了該媒材,而考慮以版畫為主的概念來進行;但是在「創作型版畫」中,版畫只是它的一個部分,以創作概念為主要發展,而非侷限在它是木刻版、平版,或者一定要使用絹印這個方式。它可能會需要一個「印」的概念,但又可以衍伸出接下來的創作概念,這是我看待「創作型版畫」與「版畫型創作」的不同角度。

2002-無常畢業展

2002-火與惑

問:這的確突破大眾對於版畫的傳統想像,尤其在您的畫面上常可看到一些奇靈生物的元素,可以請問這些生物的發想來源嗎?
鄭:這些概念其實是從宗教的元素而來,但是我不重複其中的概念,只將其中的精神取出,再以自己的方式表達。這些在佛教概念中做的延伸,也是我創作的動力之一,裡面所談到的「無常」現象,不會運用傳統宗教所熟悉的圖騰,而是自己沉澱後,運用自己的語彙,再重新提出自己的觀念解讀。

問:大概何時開始有這樣的意識來進行創作?
鄭:大概是從…「圖像劇場」(1998 年台北縣文化中心個展)的時候,還蠻早的,因為早期我還是屬於社會批判型的創作方式,從1996的「變態展」時就可略知一二。那時接觸佛教後,也有一些研究,然後再從自己的體驗當中創造出一種新的圖騰,我總認為挪用傳統圖騰來創作的話,終究不是自己的體驗,好像少了些什麼,所以幾乎所有的圖象,都透過重新詮釋來表達我的個人感受。

問:這也影響到您的生命觀與創作觀嗎?
鄭:佛教觀念講的「一切法空」,提到在一個現象上面,所有的變動都是無常的;相對地,反映到我的創作觀上面,也是無常的。我不會認為這個形式是我創造出來的,所以就要把它當成是自己的個人風格,因為有這樣的觀念,所以我的風格不斷地在進化,不會因為有人認為這個風格很不錯,就一直停留在那個地方,對我來說這是很不實在的,不應該停留在原點,而我也不喜歡停留在過去的榮耀當中。

1998-圖像劇場

因此,每個階段我都喜歡不同的嘗試和新的體驗,這就是依附在上述的概念中,才能夠一直不斷地去挑戰自己,自己也會督促自己,不要陷在原有的框架當中。從過去到現在的作品,其實也可以看到從原有的躁動到越來越平靜的元素進入,我想這些都有一些程度的影響。

問:的確,從您不斷變化的創作媒材中,可以看到您對材質、觀念、線條與質感的要求;例如水墨與木刻同時並存的獨特創作結合,這些都是經過一定階段的想像與實驗再付諸執行,還是您直接的靈感?

鄭:我常跟學生提到,面對許多的元素,如果你一直是用「嘗試」的心態去執行的話,那麼永遠嘗試不完的,因為新的媒材有太多了,不可能每一樣都能實驗到。所以我的創作是從自己內心的概念中,很自動地去尋找適合的創作材質,當我有了一個想法以後,很自然的會去感受另外一個適當的材質,就會知道我需要這個元素的特性來展現。

這個前提就是剛剛提到的,我不侷限於形式上的創作,例如畫油畫不一定要使用單一的媒材,我會不斷地去尋找與內在相應的契合媒材,所以這個習慣養成了以後,概念便會自動形成,與你對話。這樣一來,即便碰到新的媒材,你也可以很快地發現其中的本質,然後掌握它的特性。也因為這樣,在媒材選擇時,精準度會比較高一些。其實,不同的媒材一直環繞在你的周圍環境,只是這時候你用不上,所以它還不到展現的時刻;可是當完整的概念形成以後,很自動地,這個媒材就跳出來應用於其中了。

2002-火與惑

2006-黑色隱喻


問:這應該也屬於創作熟練度的部分。剛剛提到的水墨與木刻的元素結合,又是在何種狀態下的概念?
鄭:這是我在宋庄創作後產生的想法,這也是一個偶然的狀態,而且當地的環境對於木材取得較方便()。其實一開始,我畫好水墨之後,也是接近像「火與惑」的創作方式,畫完之後刻下來,再滾上油墨。有次一批草稿圖被我放在旁邊,本來也是要做成版畫的,但是越看越有味道(),於是我就不動它,慢慢沉澱、把背景剔除以後,新的元素就這樣進來了。

因此不是因為我從事版畫創作,所有作品都該被那樣呈現,這樣反而會錯過一些好元素的正確表達,但很多人卻會受限於此,就把它當成是未成品。這又回到剛剛提到的「版畫型創作」與「創作型版畫」態度上的不同。

問:在宋庄專心創作以後,環境上有影響您的創作觀點或些微轉折?
鄭:這部分對我來說影響較小,因為到了那個環境以後,外務減少的情況下會更專心地創作,預計會有五年的時間在那邊。因為空間的關係,創作上也比較自由,目前有件兩米四乘兩米四的木刻作品,需要花費比較多的精力,台灣過去的藝術家,在創作本質上比較清晰,不太談論市場,   是我觀察到的部分。

2005-在那銀色月光下

2006-黑色隱喻


過去宋庄之後,我的個性好像也變得比較外放、開朗(),與人互動上得到很多的回應;基本上,我的個性是待在工作室專心創作型的,但是在那邊的藝術家很常聚在一起聊天,也會很好奇我待在工作室這麼長的時間都在做什麼,所以久而久之,他們也常跑過來串門子、聊聊天,甚至一起煮晚飯,這種比較回歸創作與生活的基本面還蠻有趣的,大家也都會彼此照應。

問:您預計有五年的時間在宋庄進行創作,現在已經到了第二年,會不會擔心之後回來創作會不習慣?這五年之中,還有其他的個人規劃?
鄭:不會不會,在宋庄時會想台灣,在台灣時會想宋庄,這是很矛盾的情結()。最主要是希望作品能與國際接軌,獲得更多機會。規畫的部分…通常是這個階段過去了,才會思考下一階段,在北京比較特別,除了專心創作以外,也在當地跟幾位藝術家一起用團體力量的結合方式來展覽宣傳作品。在大陸有很多人願意投身文化來購買、認識藝術品,這種文化風氣還是很旺盛的;在台灣有許多優質藝術創作者,作品品質水準也很高,但只有少數被代理的藝術創作者能夠持續穩定地發展下去,所以台灣非常需要健康的平台,增加國際流通與能見度,讓這些優質藝術家有發揮的地方。


問:當地的藝術家對於外來的藝術創作者抱持何種心態?
鄭:在還沒到那邊以前,一定都會聽到很多負面的說法()。但實際上到了以後,其實大家都是在共同的地方創作,主要還是以你的創作力為主,互相尊重彼此的作品。其實在那邊的組成族群蠻融和的,也都會互相幫忙,我的感受是,當地的人都很真誠。


2008宋庄作品

問:目前最新的展覽計畫為
鄭:目前主要在準備九月「宋庄藝術節」的聯展,大約有8-12人的作品,很令人期待。

問:謝謝鄭老師的分享,讓我們得以概知台灣藝術家在宋庄創作的面貌,也謝謝您接受採訪!
鄭:謝謝! (2009.8 佟孟真採訪整理)


北京宋庄工作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