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6日 星期三

人物訪談:台灣畫廊協會資深顧問及拍賣官陸潔民先生

小簡歷:
1957 生於台灣高雄
1990 美國西北理工電機工程研究所畢業
1986-1992 任職於矽谷Dalmo Victor 國防電子公司
1989-1992 跟從中國北京畫院趙秀煥老師學畫

1993-1997 參加洛杉磯紐約藝術博覽會,向心藝術。成立墨源軒工作室,經營畫廊,從事顧問與經紀人工作。
1998-2001 擔任台灣畫廊協會秘書長,籌辦三屆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01-2004 從事藝術顧問、教育、諮商工作
2004-2007 北京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藝術委員會委員


曾任
台灣畫廊協會秘書長
金仕發拍賣公司拍賣官

現任
台灣畫廊協會資深顧問
中國藝術品經營協會顧問
上海藝術博覽會顧問
上海泓盛拍賣公司顧問
中誠國際拍賣公司拍賣官
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新竹IC之音廣播電台節目"藝術ABC"主持人


問:陸老師您好,很高興能親自訪問您。之前看過很多人對您的專訪,想談談之前您在美國矽谷擔任工程師的時候,是86年到92年,在這之間是跟著北京畫院的趙秀煥老師學畫?

陸:對,我一邊工作一邊學畫,一下班就學畫,重疊了好幾年。

問:是在甚麼樣的契機下接觸到趙秀煥老師呢?

陸:這是一個巧合,那時候在電子公司有網球隊,我的網球夥伴Frank是香港的朋友。實驗室工作做久了較煩悶,我們那種工作是國防電子,屬於責任制的工作,如果先把自己工作做完了之後,隔天就比較輕鬆,所以有時候忙、有時候不忙。但是在美國工作,在實驗室裡工作,這樣的生活….你已經可以想像在資本主義的這種社會工作,為了要抵很高的所得稅,每個工程師都要買一棟房子,然後把貸款利息去折抵income,所以你的工作丟不掉,房貸也丟不掉。

我們到了美國工作,薪資不高,照理說拿不到貸款,但總是有金融辦法讓你拿到,這就是次房貸,原本拿不到貸款但給你貸款,在那種社會當中,人們的生活會得變制式化,因為平常一定要按時上班,要保住這份工作,才能付房貸,所以一個辛苦的工程師,他的作息是很一致的,每個禮拜六要帶全家人出去活動,洗游泳池、割草,禮拜天就到商場買東西,這種制式化的生活會造成某種無奈,會讓我覺得很無聊,也許是自己的本性接受這種生活方式,工作久了就會有這種狀態,之後我就自己買書、自己畫畫,剛好香港的朋友他家住著一位畫家,就碰到趙秀煥老師跟著她學畫,之前是看書學畫畫,沒有大多概念,不是想當藝術家,完全當畫畫是休閒。

問:從工程師到畫家、教授到拍賣官,這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氣與執著。聽說奶奶曾經收藏了明朝海瑞的畫,從小的環境是否耳濡目染了一些想法?

陸:在知道自己要的東西以後,有次老師把宋徽宗的畫稿拿出來,要我臨摹第一張畫,那時候…舊金山的霧氣飄進朋友家的花園,老師把二胡的音樂放著,看到霧氣、聽著音樂,勾著高古游絲線描,當下我覺得…這才是生活嘛,後來就常往老師的畫室跑。

小時候父親、奶奶這邊有收藏字畫的習慣,母親這邊的姥姥、老爺也是滿族的八旗子弟,也都有收藏古玩的習慣。小時候不懂,只記得老爺手上戴著一個玉扳指,摸摸拍拍我們的頭還覺得有點痛,我們會借來玩,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這是滿族八旗的習慣,手上總拿著小東西玩著,有時白玉小雕,冬天時就是一對核桃,自小跟著姥姥爺爺長大,應該是受到了一些影響。

後來跟著老師學著學著也畫了十來張,因為工筆畫很慢,接著就跟著老師看展覽,舊金山有的畫展都去看,看的過程裡,趙秀煥老師就開始講構圖,從構圖引我入手來開始欣賞繪畫,所以引發了我的興趣。我們學理工的就是希望可以追根究底看得懂繪畫,而最難看得懂的就是色彩方面和風格表現,所以趙秀煥老師引我從構圖的章法開始,使我對看畫產生了興趣!但我愈研究構圖,就越覺得易學難攻,在這種過程一邊研究構圖、開始欣賞藝術,一邊發現自己的才氣有限,所以就開始不畫了。就慢慢開始幫著老師經營管理、籌備畫展,過程中也認識了幾位對中國藝術非常了解的知名藝評家,跟他們聊天,他們知道我要開始做這個事情,也幫我很多,慢慢瞭解藝術圈是怎麼經營的。後來到了一個關鍵點,已無法兼顧兩個工作,那時候幫趙老師跟敦煌藝術中心辦一個展覽,展覽特別成功,之後便回去留職停薪,離開公司,開始做獨立經紀人。

問:後來便成立了墨源軒工作室?

陸:在美國加州成立了墨源軒工作室,幫老師出版版畫,參加美國紐約博覽會和洛山磯的博覽會,去展出老師的作品。參加幾次博覽會之後,認識了幾個台灣朋友,那時候也常往台灣跑,在敦煌藝術中心負責人洪平濤先生的邀請之下,1998年8月1日回來擔任台灣畫廊協會秘書長,舉辦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總共辦了三次。這三次博覽會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經歷,因為1998去拜訪了北京和上海的畫廊、藝博會,1999年第一次跨越海峽去參加北京藝術博覽會,在論壇上認識了文化部市場司、中央美院、畫廊、拍賣公司的一些朋友,也接觸了很多不同領域的朋友。我覺得我在畫廊協會已完成了我階段性的任務,就到北京、上海接任國際博覽會藝術顧問的工作。

剛好這時趕上中國藝術市場的發展期,中央美術學院深感人才不足,成立了藝術經營管理班,那時便邀請我擔任中央美院的客座教授,我主要是分享從經紀人到秘書長、從畫廊經營到博覽會的經驗與心得。現在回想起來,有很多第一屆的學生現在已在各界都有不錯的表現。我很樂意分享心得,自己是因為興趣而進這一行,我常常在想,回中國去分享我的經驗與心得,是因為自己是被北京畫院的趙老師所誘導調教出來的。而理工出身的這個背景,像現在新竹的IC之音,他們邀請我主持節目,同樣的,因為我是科技界的逃兵(笑),我覺得我可以與對藝術有興趣的聽眾朋友們分享自己在接觸藝術之後的一些經驗與心得。

問:一般大眾對藝術都有種距離感,但您能夠把深奧的藝術作品,講解得生動有趣,去除掉這樣的距離感,一下子把藝術變得親切可人了。

陸:因為我自己不是科班出來的,我很清楚我的老師是怎樣誘導我的,如果老師一開始就說「你先去練三年素描的功夫再來找我」,那麼興趣就會沒了,同樣地你想練太極拳,而師父說「你去蹲三年馬步再來跟我學」,說實在這或許是對的,但是在當今這個時代,人們的選擇太多了,若是興趣沒了,就不可能學下去了。

而我的老師是用正確的方法來引發我的興趣,再讓我自己去找資料。我想你們的網站應該也是本著這種方式,因為人們的興趣產生了、變成了一個習慣之後,那個時候他自己去找資料會比較容易,但如果一開始就把門檻拉得特別高,有些人就會放棄喜歡藝術的機會。所以接觸藝術,正確的誘導是很重要的,因為「完美不是行為而是習慣」。

問:您在兩岸三地的藝術界相當活躍,每年也積極地參加世界各地的藝術博覽會與藝術活動,擁有廣闊的視野與縝密的觀察力,您認為台灣藝術家的作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如何?兩岸三地的藝術家作品又各自帶給您什麼樣的感受?

陸:這個…我想是不連續主義作祟,當代巨輪滾動之後,強力地衝擊了藝術市場,過去三五年來的推動與發展之後,當代的亞洲概念已經出現,每一個地方都要到亞洲平台來,台灣的拍賣公司要跑到香港拍,台灣的藝術家要到北京中國美術館去展覽,韓國、日本也要到香港來拍,香港的蘇富比、佳士得也一定要有東南亞、韓國、日本、台灣、中國的作品,所以這已經從區域提升到亞洲概念,這是順勢而為的,但是一旦提升到亞洲概念,每一個藝術家的才氣、技術的含金量、作品的精品比例、走不走運,就變得非常重要。格局不夠大,作品不夠好,便很容易被淘汰,大自然的力量,會一次一次調整這個容易被人為操縱的藝術市場,那麼你會發現…東西的好壞和價格決定了它的結果,而人們會越來越懂得精挑細選,所以如何買到貨真價實、物超所值的作品,這是一個好的趨勢。

前幾年市場很熱,像這次的海嘯,一來了之後你便發現,好的東西價錢都打了折扣,不好的東西便很難翻身。藝術家的作品價格是很大的學問,所以我常建議收藏家,要培養三種能力,就是真假、價格、前途。「辨別作品真假好壞」是首要的功課,「判斷合理價格」是在市場中累積的能力,這兩種能力提高了,「預測未來前途的能力」就會更好,這三種能力都強的話,買東西的精準度就會高,不致於買到所謂「名不符其實」的作品,這三種能力是收藏家要具備的能力。就如同我說的藝術abc,a就是appreciation,剛入門的人要從欣賞入門,培養判斷真假好壞的能力。b就是buying,開始購買、收藏、投資,這個購買的行為,讓你了解在市場裡的合理價格,什麼是結緣價、什麼是市場價、什麼是割愛價,所以開始購買之後,你會更清楚藝術家的作品在市場上的合理價位。c就是collecting,也就是收藏。投資是需要,而收藏是修養,收藏家是必須要真正瞭解藝術品的價值,而不是光只有市場價格。如果你到了一個人家裡,看到了牆上的一幅畫,問他這個作品的好壞在什麼地方,這個人如果說不太上來,表示他只是個買家;這個人如果侃侃而談,從創作風格、從早期中期晚期代表性作品,再深入談到這幅作品是從中期以後在哪裡創作的代表性精品,從線條、造型、構圖、色彩風格都能知道它好在哪裡,那時候你就能夠尊敬地稱為他是一個收藏家,這是需要文化涵養的。所以我才說,投資是需要,收藏是修養,經過abc的鍛練過程,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具有文化修養的收藏家。

我不喜歡聽到別人說「台灣人好騙不好教」,我想在這裡談一下,因為經常碰到不懂的買家,不知道藝術品價格,就會常常安慰自己我不懂、只是買自己喜歡的畫,也因此有太多的人買到假畫,或是用很高的價格買到一張「名不符其實」的畫。但是如果不懂就要做功課,買到價格不對和買到假的作品時,都是因為不懂,人家就當你是肥羊宰,一定要做功課,享受、接觸藝術和收藏藝術的樂趣,不要買了作品也不懂。畫商要心存善念,收藏家要提升美的概念,從美的欣賞開始做功課,要能夠辨別真假好壞、判斷合理價格,才能夠預測藝術家的前途,此時你才是一個有修養、享受美的人,才能被人尊稱為一位收藏家。

問:您對藝術投資相當有心得,寧願將金錢規劃在一件可遇不可求的藝術品,而不願將金錢擲於日常生活的享受。是否能夠聊聊您的收藏,也給一些上班族群意見來收藏一件對的藝術品?

陸:我是個希望能夠充分享受自由與精神生活的人,我知道我的口袋不夠深,也因此把慾望降的比較低。五十歲以後,我就放棄了去規畫一個賺大錢的計畫,我立下志願享受藝術的樂趣。當你的希望變大,而慾望變小的時候,就不可能作一個偉大的收藏家了,因為一切量力而為。但在自己有限的情況下,我會精挑細選我喜歡的東西,例如我喜歡老的硯台,用僅有的閒錢買,還有各個年代的木雕老佛像也很多,這種價格不高,但夜深人靜時,我喜歡拿起這些不同時代、不同形制、不同雕工的硯台細心整理,放在手中把玩,那種樂趣很大。

當代大師的原作我買不起,但有些名家的版畫我會收藏,因為在市場裡泡久了,認識很多人之後,比較容易用結緣價取得,人家比較會用合理的價錢賣給你。水墨的部分,我是從趙老師那邊開始的,從中國水墨構圖開始研究,所以水墨的小品,我也有收藏一些。書法的東西我很喜歡,從于右任、康有為、弘一、溥心畬、郎靜山的書法我也有一些。所以你可以看得出來,我是從喜歡入手,買的作品價格不高,但是充分享受接觸、把玩、欣賞的樂趣。

問:所以您還給自己收藏的空間起了一個名字叫「飛雲齋」?

陸:(笑)這是我的收藏堂號,堂號有的人是自取,有的是別人給的,講到這個很特別,我喜歡逛古董店,跟骨董商聊一聊很長見識,因為我很喜歡聽故事(笑),所以才會泡在骨董店,也練就了觀察骨董商和客人之間的微妙互動。碰到善良的老闆時,就會喜歡坐下來喝杯茶。

在這種逛古董店的過程中,有一次看到明代風格的香爐擺在櫃子裡。好幾個月過去了,心想奇怪,這個香爐怎麼總是賣不掉?我對香爐的瞭解及收藏是很少的,但是它又看來品相端正、老態自然,所以就問問老闆這真是到代的嗎?不然怎麼賣不掉。老闆說「這是到代的,但是有傷」,所以有毀壞,而有錢的爺兒們藏家一定想要完美的品相,因而一直沒人看上。我拿起來看了看,有趣的是,上下都有修改的痕跡,但看起來很大器,口沿的自然風化與銅綠也很漂亮,從香爐裡的銅綠變化可以看得出來應該是到達明代了。

我自己對於香爐的功課就是,一般這種明式風格的銅香爐底部,一定是有明宣德這個款,也就是宣德年間製造的宣德爐。但是真正的宣德爐是很少的,大多是清朝及民國仿的,然後印上宣德,泡在骨董店的熟客也很清楚,宣德爐大多不是明代的。所以我心想大概底部也會有這個宣德款,結果一翻過來,詫異的是,看到底部卻是「飛雲齋」,這是私家款。我們收東西最喜歡看到私家款,表示這是愛它的主人訂製的,所以我心裡非常興奮,特別是這香爐有傷、有刀痕,它底部的圓箍罩住折斷了的三條腿,可以看到它曾經有的滄桑,經過戰亂或者經過主人不小心摔斷了一個腿,在傷心的情況下又想保住香爐,所以請銅工匠將三條腿鋸平了,才在外面架了個銅箍,蓋住了原本受傷的三條腿。這樣一來上下比例就不對了,才又在上方罩了個銅箍,讓整個香爐看起來是對的器型。從這點可以看出飛雲齋齋主對它愛護、勤儉、有美學修養的性格,又不厭其煩地花工錢去把它作高明的改動。這讓我覺得,這不就是我的香爐嗎?

回想自己的一生,從小跟著老爺、姥姥東奔西跑,小學讀了六個、初中讀了兩個,高中讀了兩個,又進軍校、又退軍校,又到美國念電子、離開電子,然後不務正業地進入藝術世界(笑),看到「飛雲」兩個字更是覺得合適。「飛」,到處奔波,命理含著驛馬星動、到處遷移的因子,到現在還是一樣到處跑,看博覽會、看拍賣、看畫家、看畫廊。「雲」,不是定點定形的,是自由的、變化無窮的,人生是隨機緣而變化的。雲到了一個山頭之後會停留、會散去,再重新以不同的姿態出發,這是對於自己人生變化莫測、改行進入藝術,隨著藝術的緣從學畫畫、到經紀人、藝術公司的負責人,到畫廊協會秘書長舉辦博覽會、到客座教授,到上台當拍賣官,到IC之音的主持人…詮釋了人生的變化莫測、自由的狀態。「齋」是有人生修行的意思,我現在的狀態是自由的精神狀態,但是有修行的意思,為什麼?因為泡在藝術市場裡,不做別的事,把自己家裡弄了一個空間,然後喝著茶、聽著音樂,欣賞繪畫做功課,這是「齋」字的意義。所以我看到這「飛雲齋」三個字,實在壓抑不住,看到腿和傷的部分,又感覺到自己人生的一些坎坷的…到處跑的遭遇,但我還是沉住氣回家查了中國古代書畫名人辭典,有「飛雲閣」、「飛雲亭」、就是沒有「飛雲齋」,這說明了這位飛雲齋主是為低調的高人。

到了第二天去拿這個香爐,我說:開個價吧!在我出價之前,我把這些故事跟感受告訴了老闆,然後用了結緣價把它帶回家。在骨董店的樂趣就是這樣,我常說,在古董市場是「東西找人,不是人找東西」,在這裡提醒大家,不是用投資的角度去收藏,而是先做功課,讓自己的知識豐富到一定的地步後,就可以享受到樂趣,你也可以在並不高價的撿寶中,去享受接觸藝術的樂趣。

問:在專業上身經百戰之後,您以何種方式將美學養成的概念帶進家庭中呢?

陸:我也會偶帶著孩子去故宮看看,可以讓他對美有所認知。其實我們愈在藝術市場裡翻滾,愈知道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讓他們自我發掘、自我成長,要有耐心地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給他們這樣的環境,很輕鬆地讓他在面對美的事物時,都可以培養細密的觀察力,讓美的感覺進入孩子的心中。因為人的選擇能力是最重要的,要誘導調教他對於選擇的能力,因為我覺得,你的生命發展是否順利,是否能在人生三叉路口上作正確的判斷與選擇,完全決定於你的那一顆簡單的心。選擇正確的話,你就會從為生活而工作到為工作而工作,再提升到為興趣而工作。

我自己經歷過這三種階段,所以我希望給孩子有能力作正確的決定,是因為正確的決定,可以達到為興趣而工作的快樂狀態。我們碰到許多成功的收藏家,都不是因為投資,而是從做功課及喜歡開始,一個喜歡的東西完全不漲價,他也不傷心,因為他有選擇的定見。很多人遇到大展來台灣了就會問我,要怎麼看展覽?其實這也是一樣,對美的事物要有自己的心得,正確看展覽的三個步驟就是:感知力、想像力、解析力的鍛鍊,培養這三個能力之後,才對美的事物有所理解,而審美能力才能提。因此看展覽首先快速的瀏覽之後,挑出自己喜歡的作品(感知力),之後再認真地看並且了解作品,讓它進入自己的視覺記憶庫(想像力),最後,你要講給別人聽,每一個人都把自己的所見所感講給大家聽(解析力),進入藝術、享受藝術,這是最正確的。

問:非常謝謝陸老師接受訪談!

陸:謝謝! (2009.4. 佟孟真採訪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